西班牙华人网 西华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268|回复: 0
收起左侧

“ 夔 纹 ” 新 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4-26 05:21: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夔纹是商周青铜器纹饰中的重要纹样,一般指张口、一足、卷尾的动物侧面形象。“夔纹”这一名称早在《西清古鉴》等清人著述中就已出现,但大多使用混乱且无定规。首次系统、明确地将商周青铜器纹样划分出一类“夔纹”来的,当属容庚先生。他在《商周彝器通考》及随后的《殷周铜器通论》中,根据《说文》:“夔,神魖也,如龙一足”及《庄子·秋水》:“夔谓蚿曰,吾以一足趻踔而行”,而将“像龙的形态,有一角和一足”的动物纹样称为“夔纹”,并进一步划分为若干类型。容氏对青铜器纹饰所进行系统的分类和定名的开创性工作,为纹饰研究定下了基调,此后学者便将夔纹视为与龙有关的纹饰。由于“夔”在观念中是像龙的一种动物,其最突出的形状特点是“仅有一足”,所以人们就将青铜器上这类仅有一足的动物纹样称为“夔纹”,后来连带着二足、无足的不能辨识的动物形象也都被冠以“夔纹”的名称,并且自然而然地被作为龙纹的一类。可以看出,不论是初始时“像龙的动物”还是成为共识的“龙形的一种”,“夔纹”所指代的动物形象都离不开“龙”这一现实生活中不存在的神话动物。
  依朱凤瀚先生的归类,殷代中晚期至西周早期常见的夔纹可分为3型6式,其中除Ab型较为复杂,“躯干背上生出刀状羽翅”之外,其他5种形式的夔纹,均为短身、首向前、张口、卷尾,背上无刀状羽翅。(图一,2~5)对这类“无刀状羽翅”的夔纹进行形态上的考察,却发现这类夔纹、尤其是体躯下接有双足的一类动物侧身像,其形态所反映的特点却未必像龙形,甚至与龙无关。
  仔细比较所谓的夔纹与青铜龙纹的形态特征,可以看出二者存在着明显差别。马承源先生说“凡是蜿蜒形体躯的动物,都可归之于龙类”。(《中国青铜器》,2003)其中形象最为确定、表现最为完整的纹样,当为一类饰于青铜盘内底的“蟠龙纹”。以安阳小屯M18:14上的龙纹为例,该龙纹头部刻画非常仔细,有两直立伞帽状角、刀形大耳、圆睁大眼、尖状鼻和虬曲的胡须,面部填以卷云纹;躯干蜿蜒细长且无足,躯体表面用填雷纹的菱形表示鳞片。(图一,1)这类龙纹亦见于妇好墓M5:777和853青铜盘、肥城小王庄出土青铜盘等器之上。与之相比,我们常见的夔纹,在形态上却不具备龙纹的这些基本特征。以Aa型夔纹为例,其头部刻画简单,不见龙纹头部的伞状直立角、尖状鼻和唇须,仅见其突出大张的口部,上下颌相距颇远且唇部上卷;眼部仅以一小黑圆点表示,不似龙纹那般圆睁、表现出凶狠的样子;躯体明显短小,不见龙形的“蜿蜒体躯”,与头部的比例亦远小于龙纹;双足明显、尾部略下卷。B型与C型夔纹也是如此,仅在唇、尾等细部有些变化,而总体形态都与龙纹所表现的特征相去甚远。
  相比之下,夔纹却非常接近于虎的形象。明确、完整的虎纹形象见于妇好墓大铜钺(M5:799)上,作两两相向、口含人头的写实性图样。两只老虎均侧立,前腿抬起、后足着地;口大张,上唇上卷、下唇下卷;头顶以卷云纹作大耳;躯体较短,表面有斑纹;尾部细长上卷。(图二,1)相似的虎形纹样还见于后母戊大鼎的鼎耳部位,同样的双虎对立、口中共衔一人头,此二虎站立更为竖直,尾部亦竖直向下至地面后上卷。(图二,2)将夔纹与这类虎纹相比照,可发现它们之间的共性极大。首先,二者最为显著的共同因素就是大张的口部,并且唇部卷曲。这是夔纹最突出表现的部位,也是其与龙纹相区别、与虎纹相接近的标志性特点。在几乎所有夔纹所表现的此类动物头部的侧面像中,其大张口部的上下唇均卷曲,且卷曲方向多有变化。多数夔纹上下唇分别向相反方向外卷,(图二,3、4)亦有上下唇同时向内卷曲的,(图二,5)还有的上下唇卷曲方向一致,都为上卷。(图二,6)同时,相当数量的夔纹口部还清晰可见上下两个相对的獠牙。(图三,1、2、3)虽然在妇好铜钺上的虎纹口中未见这类獠牙,但同墓所出、与铜钺虎纹形态基本一致的玉虎上,均突出表现了上下獠牙的这一虎纹的重要构成元素。(图三,4、5)因此,就头、口部来说,夔纹与虎纹表现特征一致。其次,从口部以外的体态细节来看,夔纹头顶虽然因总体图案偏小无法用卷云纹表现虎耳,但仍使用弯卷的线条勾勒出耳部的形态;躯体表面亦刻画斑纹;体下常见双足,显示4条虎腿的侧面效果;尾部细卷,也同于虎纹的尾部特征。夔纹的这些细部特点,都与构成虎纹的元素非常吻合。再次,夔纹头部与躯体长度之比大约在1:1至1:3之间,接近于虎形的比例;而龙纹由于躯体相当细长,头部与躯体的比例远远小于夔纹与虎纹的数值。因此从纹样头、身部位的比例来看,夔纹所展现的结构特点也更接近于虎而非龙。最后,商周青铜器上的夔纹,一般两两相对作二方连续状装饰在器物的颈部和圈足等部位,这一两两相对的构图特点也与妇好铜钺、后母戊鼎的完整的虎纹在构图上的表现手法相一致。
  经此检视与比较,通常所称的“夔纹”,其形态表现为大口、卷唇、獠牙、无角、有耳、短躯、双足、卷尾,以及常两两相对等一系列特征。这些形态与构图特点,与商周时期的虎纹近乎一致,而与双角、双耳、尖鼻、虬须、长躯的龙纹判然有别。因此,通常所称的“夔纹”或“夔龙纹”,其表现的应该是虎的形象而非龙形。近日朱乃诚先生攥文,对含山凌家滩新石器时代“玉龙”形态作了考察,认为其实为虎形玉器而非玉龙。(“江淮地区文明化进程”学术研讨会论文)而对夔纹形态的考察,表明青铜器纹样的认识中也存在着类似的情况。可见上古时代许多虎的形象常被解读为龙的形态,这大概因为龙这一现实生活中不存在的动物更容易被用来解释遗物中难以认识的图像吧。


2007.03.30第七版                       因后台技术故障,文章图片无法上传,见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免责声明|小黑屋|友情链接|Archiver|联系我们|手机版|西班牙华人网 西华论坛 ( 蜀ICP备05006459号 )

GMT+2, 2024-4-27 11:34 , Processed in 0.012064 second(s), 6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