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华人网 西华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391|回复: 15
收起左侧

我国夏商周三代主要青铜器物的简单介绍 二,乐器篇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12-15 21:11: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无为而治 于 2019-12-15 20:11 编辑

我国夏商周三代主要青铜器的名称、读音及其用途的简单介绍

乐器篇
我国青铜乐器的用途基本分为祭祀、宴会、举行典礼时使用和军队中使用这几种。从乐器的性能又可分为:
镈(bo 音:博)、
铙(nao 音:挠)、
钲(音:征)、
句鑃(GOU 音:勾;DIAO 音:掉)、
铎(DUO 音:夺)、
铃、
钟及鼓这几类。
青铜乐器是夏商周三代音乐文化中最具代表性、最重要的历史遗存。



评分

参与人数 1银子 +999 威望 +1 魅力 +1 收起 理由
请叫我饼哥 + 999 + 1 + 1 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

 楼主| 发表于 2019-12-15 21:11:49 | 显示全部楼层

“钟”是一种打击乐器,作为众乐之首,其地位可与鼎在青铜器中的地位相当,同样占据不容替代的特殊地位。从广义上讲,钟是古代统治阶级奢侈生活的描述,指代所有乐器:狭义上说,钟是与镈(BO,音:博)、铙(NAO 音:挠)等相对而言的乐器。基本仅包括“甬钟”、“钮钟”两种器型。
钟的用途甚为广泛:
第一,用作为宗庙祭祀与宗族宴享时的乐器。
第二,地位较高的贵族在日常生活中也有击钟奏乐以炫耀其地位的
第三,钟亦可为军中乐器。
第四,钟亦有如同一般容器类礼器的用途,
第五,在礼乐制度中编钟的数量与悬挂方法也有在贵族阶级中分阶层定名位的作用,如古代天子乐器四面悬挂,犹如四面有墙,谓之“宫悬”;诸侯去其南面乐器作三面悬挂,称“轩悬”,大夫则于左右两面悬挂,称“判悬”;士仅于东面或阶间悬挂,称“特悬”。
青铜钟的起源大致可追溯至商代晚期,一般认为是与铙在形制、音列结构等方面的一种延续关系。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制造钟的国家,青铜钟在商代还未成定制,但到了西周时期已经形成固定形式,春期战国时期则达到成熟与鼎盛,湖北随州曾侯乙墓出土的成套编钟就是典型的标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12-15 21:11:50 | 显示全部楼层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1 穆王长思钟(西周穆王时期)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2 晋侯苏钟(西周)A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3 晋侯苏钟(西周)B
西周晋侯苏钟共16件,可分为两组,每组8件,大小相次,排编成两列音阶与音律相谐和的编钟。有铭文355字,首尾相连刻凿在16件钟上。铭文叙述了周厉王三十三年,周厉王亲征东国、南国。西周晋侯苏钟铭文记载的这场战争,史籍中无从查考,对研究西周历史和晋国历史极为重要。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4 楚公逆青铜钟(西周)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5 虢季编钟(西周)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6 梁其钟(西周晚期)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7 旅钟(西周晚期)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8 龙纹大钟(西周晚期)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9 师丞钟 (西周晚)
西周晚期(夷王世) 师丞钟(师臾钟)1974年出土于扶风县黄堆镇强家村西周青铜器窖藏,通高76.5厘米,甬长25.5厘米,铣间43厘米,鼓间29.5厘米,舞修35.5厘米,舞广25厘米,重90公斤。体较宽,枚较高,干饰兽面纹,鼓部饰云纹和鸾鸟纹,舞上饰大窃曲纹,篆间饰斜角双头兽纹。
铭文字数,钲间和鼓部左侧共有铭文48字。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10 柞钟(西周)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11 秦公钟 春秋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12 邾公华青铜钟(春秋)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13 万家坝楚国编钟(春秋)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14 秦王卑命钟(战国)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15 曾侯乙编钟(战国)
战国曾侯乙编钟是战国早期曾国国君的一套大型礼乐重器,国家一级文物,1978年在湖北随县(今随州)擂鼓墩曾侯乙墓出土,现藏于湖北省博物馆,为该馆“镇馆之宝”。

战国曾侯乙编钟钟架长748厘米,高265厘米,全套编钟共六十五件,分三层八组悬挂在呈曲尺形的铜木结构钟架上,最大钟通高152.3厘米,重203.6千克。它用浑铸、分铸法铸成,采用了铜焊、铸镶、错金等工艺技术,以及圆雕、浮雕、阴刻、髹漆彩绘等装饰技法。每件钟均能奏出呈三度音阶的双音,全套钟十二个半音齐备,可以旋宫转调。音列是现今通行的C大调,能演奏五声、六声或七声音阶乐曲。[3]

战国曾侯乙编钟的出土改写了世界音乐史,是中国迄今发现数量最多、保存最好、音律最全、气势最宏伟的一套编钟,代表了中国先秦礼乐文明与青铜器铸造技术的最高成就,在考古学、历史学、音乐学、科技史学等多个领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2002年1月被国家文物局列入《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目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12-15 21:11:51 | 显示全部楼层

“铃”是一种摇奏体鸣乐器,是因其声而命名的。在先秦文献里,关于铃的记载很少,但在考古中发现了一些远古遗存,其上限可追溯到仰韶文化后期,距今6000年之久。早期的铃都是用泥土烧制的,故称为陶铃,也有石制的,到后期才出现铜铃。
铃的形状也象钟,但比钟小得多。由其大小推测它的用途:小铃大约是旗子上的点缀品,大的是乐器。古代除了用它作乐器外,车上、旗上、犬马上都系铃,不过现在已难于区别了。
形体似钟而小,腔内有铜舌,摇之发声。
铃是青铜乐器的原始形态,是中国最早出现的青铜乐器。铃与一般仅靠色泽与形体优美而被作为佩饰的器物不同,佩戴铃主要是为了振动之,使其发出清脆的声响以悦耳。从此种意义上说,铃在开始出时,即已与乐清功能有相通之处,而正是铃的发明,启发人们进一步发明了钟类敲击乐器。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1 陶寺铜铃  年代 夏
整体似铃形,横断面为菱形,口部对角长6.3厘米、宽2.7厘米,顶部对角长5.2厘米、宽2.1厘米,通高2. 65厘米,器壁平均厚0.28厘米。顶部中鞅略偏一侧有一小圆孔,孔径约0. 25厘米,很可能用于安置铃舌。铜铃为纯度较高的含铅红铜,是迄今中国发现最早的铜铃。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2 二里头铜铃(夏)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3 单翼铜铃 良渚文化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4 三星堆双翼兽纹铜铃 商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5 饕餮纹铜铃 商晚期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6 成周铃 西周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7 编铃 西周晚期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8 网点纹铜铃 战国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9 战国铜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12-15 21:11:52 | 显示全部楼层

“铙”是一种商代才出现的乐器,先是单个的,后来逐渐发展为大小不同、三五成组的编铙。西周时在编铙的基础上逐渐发展为编钟。铙与句鑃极容易混淆。《周礼。鼓人》注:“铙如铃,无舌,有柄,执而鸣之,以止击鼓”铙的形状类似铃但比较大,身体短而宽,有中空的短柄可以安木把。使用时以手执把,铙口朝上,用槌敲击。因为用手执,一般也称为执钟。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1 殷墟妇好墓编铙 A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2 殷墟妇好墓编铙 B
殷墟妇好墓出土有五柄成组合的铙,这是至今发现铙组合的最高数字,是为宫廷使用的乐器。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3 兽面纹铙 商晚期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4 兽面云纹铙 西周早期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5 齿纹铜铙 西周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6 云纹大铙A 战国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7 云纹大铙B  战国
云纹青铜大铙通高77.8厘米,铣间56.6厘米,重100.35千克。这件青铜钲属于战国时期巴人与蜀人使用的军乐器,器身正面刻有虎纹、树纹和其他典型的“巴蜀符号”。巴蜀符号又称巴蜀图语,是一种可能具有表意功能的图形符号,广泛出现在四川地区出土的战国至西汉出土的青铜制兵器、乐器及印章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12-15 21:11:5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无为而治 于 2019-12-15 18:36 编辑

句鑃 (gou diao 音 勾 掉)
“句鑃”是古代一种青铜质乐器,其形似钲,有柄可执,口朝上,以槌击之而鸣。句鑃这个名字古籍无记载,鑃这个古字作为乐器的读音、考古界还未确定,现发现的句鑃上多用“择其吉金铸句鑃,以享以孝”的铭文,说明这是古代祭祀和宴飨时用的乐器。句鑃盛行于春秋时期南方吴越等国。
句鑃的形状分为三种,A型句鑃、B型句鑃和C型句鑃 。 句鑃的形态,有似于春秋战国时期的甬钟,体腔为合瓦形,两侧尖锐;截面为瓜子形;口部中间凹下而成弯弧形;顶部(舞)封闭,上有无干的甬(柄)。它区别于这一时期甬钟的,主要是:体上无枚,多为素面,有纹饰的也很简单,甬(柄)无干、旋,只能手执,或口向上插架演奏。现结合出土情况,根据其形制和纹饰上的差异,把句鑃分为三个不同类型。


A型句鑃:深腔,腔体为扁圆形,截面似西瓜子状。长方或半圆柱实柄,侈铣弧于,柄近舞部及器体近舞部均有纹饰。
B型句鑃:体形及甬与A型基本相似,其特点是素面,没有纹饰。
C型句鑃。素面,深腔,体扁甚,长铣,短柄,壁薄。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1 东周句鑃
东周青铜句鑃(diào),春秋时代器。一组7件,依大小排列,通高91厘米~21.5厘米,柄长22厘米~8.2厘米,口径24.5厘米×18厘米~11.3厘米×7.2厘米,器壁较厚,口部微凹,顶有一长柄,全器素面无纹。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2 广德句鑃A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3 广德句鑃B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4 吴配儿句鑃 春秋 吴越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5 越国句鑃 春秋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6 吴越鎏金句鑃 春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12-15 21:11:5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无为而治 于 2019-12-15 19:04 编辑

钲(zheng 音 正)
“钲”是中国古代一种乐器,多用铜制作,形似钟而狭长,有长柄可执,口向上,以物击之而鸣,在行军时敲打。马承源先生在他的《中国古代青铜器》里提到:钲似铙而大,厚重异常,最大可达89厘米,柄中上下通,可植于座上。多为单件出土,成组出土的仅发现一起,形式、大小还不是同一组乐器。他认为,钲在古代起和声或指挥其他乐器的作用。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1 虢国饕餮纹钲 西周晚期
1956年三门峡上村岭虢太子元墓出土的一例春秋早期的钲,是现知年代最早的钲,钲体形制为合瓦形,舞平,腹平,于内曲,圆管柄两端封闭,上部前后两面对穿一个圆形孔,整个体表饰以对称二叠阴线大云纹。1990年三门峡上村岭虢季墓、虢仲墓也各出土春秋早期铜钲一件。根据文献和考古资料研究成果可知,关于钲的用途多是军乐器,也用于平时的祭祀宴享。上村岭虢国墓地的三例铜钲,出土时同墓共存的均有编悬乐器,因此也可证明这些钲又是属于军、乐两用乐器。上村岭铜钲之后,时代较晚的铜钲,在南北广大地区有着各不相同的发展,形成了两种型式有别、风格各异的体系,但都未脱离虢太子墓铜钲的基本形制。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2 虢太子元钲 西周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3 冉钲A 又名 吴王寿梦钲  春秋 吴国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4 冉钲B
旅顺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国宝级文物,
通长36 柄长16.3 口长14.5 口宽12.5厘米。
器身上刻有的92个金文,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文化研究价值。与很多青铜器在确定器名时需要斟酌一番不同,“冉钲”在其铭文中就已经给后人留下了器名,即自名为“钲”。
冉钲铸造年代为寿梦三年,即公元前583年,是目前所存春秋时期吴国青铜器中,年代最早的几件之一。
其铭文如下:“唯正月初吉丁亥,□□□之子□,□□吉金,自作钲铁,以□其□□□,□□□大□,□□其阴其阳,□□盂,余以行台师,余以政台徒,余以□□,余以伐徐,□,子孙,余冉铸此钲铁,女勿丧勿败,余处此南疆,万世之外,子子孙孙□朋作,以□□。”
经过补释,铭文的内容大致为:在正月丁亥这一天,我作为(仲雍)的后代寿梦,选择好铜打造了这件钲和敲棍,用来指挥水军的船只前进或巡游,(通行)在大河之上。(航行在河流)的南北流域,到达了宋国东北面有名的孟诸。我用它来指挥咱们的军队行军,我用它来协调两岸的步兵行止。我用它讨伐了巢国,我用它讨伐了徐国。嗟!儿孙们,我寿梦铸造了这件钲和铁,你们不要弄丢敲棍,弄坏铜钲。我居住在南部的疆土,传至一万辈以外,你们一定要团结振作,以……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5 兽面纹钲 高39厘米 柄长19.6厘米 口长12厘米  东周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6 巴蜀虎纹钲A  西周
高42厘米  椭圆形钲,阴刻一虎,虎尾上卷。虎背上方饰三星,星下饰四叶纹及巴蜀符号。圆柱形长柄,有八棱。柄端较大,呈扣形,饰旋涡纹。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7 巴蜀虎纹钲B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12-15 21:11:55 | 显示全部楼层

“鼓”的出现比较早,从发现的出土文物来看,可以确定鼓有3000多年的历史。按汉代学者戴圣所著的《礼记·明堂位》中的记载,远古的伊耆氏时代就有土鼓。传说伊耆氏所制的土鼓,是以陶土为框,以革为两面,用草扎成的鼓槌进行敲击。
鼓在商代是流传非常广泛的乐器,商周以来鼓的种类很多,据《礼记·明堂位》中说:“夏后氏之足鼓,殷楹鼓,周悬鼓。”
足鼓为鼓下带足,商代晚期的双鸟饕餮纹铜鼓即是足鼓,鼓腔两面饰鼍皮纹,鼓腔的下部有四个兽首为足。由于当时的青铜器冶炼技术与铸造技术已经达到很高的水平,因此这些铜鼓的造型非常精美。
在这一时期还出现了一种非常近似于后来民间流行的拨浪鼓似的乐器,不过这时的鼓是穿在木柄上,在鼓框的两边系着两条绳,绳端是小珠,当手摇木柄时,这两个旁耳就会来回敲击鼓面,发出声音。
到了周代,据《周礼·地官司徒》记载,已专门设置了“鼓人”来管理鼓制、击鼓等事。
在《诗经》中所记载的29种乐器中,打击乐器就占21种,其中单是鼓类就包括贲鼓、县鼓、鼍鼓、鼓等。在大射仪乐队中,还使用了建鼓、羯鼓、应鼓、鼓等打击乐器。
春秋时期,铜鼓则非常流行。在这一时期,这些铜鼓还并不是完全作为乐器使用,而是炊具与乐器共存的角色。到了公元前7世纪,才作为专门乐器使用。这时的形制也较为稳定,鼓上还绘有多姿多彩的图饰。铜鼓在当时是统治者权力的象征,后来则多用于战事,也作为祭祀、赏赐和进贡的重器。
钟鼓之乐是以编钟和建鼓为主组成的大型管弦乐队,兴起于西周而盛行于春秋战国。后来,人们在湖北隋县所发掘的曾侯乙钟鼓乐队是这种音乐形式的实物例证。建鼓此时是作为控制节奏,带有指挥作用的,鼓体用巨大的木柱贯穿其中。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1 湖北崇阳的饕餮纹鼓 商
“商代饕餮纹青铜鼓”。铜鼓由鼓冠、鼓身、鼓座三部分组成,仿木质皮鼓的形制,为我国至今发现时代最早的青铜鼓之一,这鼓的时代约为商代晚期,距今约三千多年。
这面铜鼓,造型奇伟,其主体恰似一横置的腰鼓,上有马鞍状冠饰,下有长方形支座。通体饰阴刻的云雷纹和乳钉组合的饕餮面,双面圆睁,突起如杏。铜缘犹碧,古朴而凝重。
此铜鼓造型奇伟,纹饰繁缛古雅。鼓整体由鼓冠、鼓身、鼓座三部分组成,仿木质皮鼓的形制,鼓冠做成马鞍形,中间有一圆孔可供悬挂时穿绳索用;鼓身为现代腰鼓形,横置,有椭圆形鼓面,能左右敲击;鼓座是正立方体形,中空,并且与鼓腹相通。铜鼓鼓面无纹饰。其它部位均饰有云雷纹为主组成的饕餮纹,鼓身两端还饰有三圈乳钉纹。铜鼓通高75.5厘米,重47.5公斤(85市斤)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2 双鸟鼍鼓 商
商代后期的双鸟鼍(tuó 音 驼)鼓,为传世品。器通高79.4厘米。形似横置的筒形,两侧为鼓面。鼓的上方比下方稍长。两侧的鼓面向下倾斜。两端的鼓面制作的象鼍皮那样的鳞状,在鼓的边缘部位装饰有乳钉纹三排,形似真鼓那样用钉子紧紧地把鼓皮钉住一样,鼓皮绷得紧紧的。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3 万家坝楚国铜鼓(战国)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4 战国鼓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5 曾侯乙建鼓底座
战国青铜曾侯乙建鼓底座,出自中国战国时期,其由八对大龙和许多的小龙相互纠结盘绕而成。该青铜底座采用传统的范铸法制作,并非一次浇铸完成,而是分段铸造,然后焊接起来。该鼓座被有关专家称道为把龙饰发挥到了一种极致。
高50cm、直径80cm,由八对大龙和许多的小龙相互纠结盘绕而成。每条大龙的头、身、尾部均攀附数条小龙,龙身上嵌着绿松石。八对大龙相互缠绕、龙上有龙,中间杂夹着数十条纠结穿绕的小龙,可谓龙头别着龙身,龙身别着龙尾,龙尾别着龙头。由于无数条小龙首尾纠缠,盘在一起,向上攀爬,给人既纷繁变幻又舒展开朗、生动有序的奇特感受。
据史料记载,“植而贯之,谓之建鼓”。建鼓,是以一柱贯通鼓腔,竖立在鼓座上。建鼓底座作为乐器附件,用于承插建鼓贯柱,稳定建鼓。湖北省博物馆常务副馆长、青铜器专家万全文说,可能是铸造者想象力太丰富,该鼓座把龙饰发挥到了一种极致。据他介绍,精美繁复的龙饰在曾侯乙墓出土文物中比较普遍,几乎可以说是一种共性。比如,出土编钟上面的装饰也有很多类似的龙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12-15 21:11:56 | 显示全部楼层
铎(duo 音 夺)
“铎”是一种中国古乐器,大铃,形如铙、钲而有舌,古代宣布政教法令用的。盛行于中国春秋至汉代。木铎。铃铎。铎舞。中国古代铜制打击乐器。多用于军旅。其形制略近于甬钟,但比钟小。柄短而呈方形。体腔内有舌或无舌。有舌者可摇击发声。舌分铜制与木制两种。铜舌者为金铎,木舌者为木铎。《左传襄公十四年》:故《夏书》曰:遒人以木铎徇于路。注:遒人,行令之官也。木铎,木舌金铃。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1 羕阝子白受青铜铎  春秋
羕阝(yang 音:养)子白受青铜铎 养国春秋时嬴姓小国,后被楚所灭。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2 铎  春秋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3 外卒铎(战国)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4 战国铎
忠州博物馆所藏的这件战国青铜铎,它通高8.2厘米、宽7.7厘米,重170克,顶部有长方形内空的銎,用来插木柄,口部呈凹弧形,器身饰菱纹点线。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5 郢率铎(战国 中山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12-15 21:11:57 | 显示全部楼层
镈(bo 音 勃)
镈是一种形制接近于钟的汉族乐器。始于商,盛行于东周时代。不像钟口呈弧状,为平口。器身横截面为椭圆形。
江西新干大洋洲商墓出土的铜镈是我们今天所见到的最早的镈,其形态特征为合瓦体、环鈕鉦身短阔,与铃相似。但此镈已相当成熟,其前应还有更原始形制的镈。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1 兽面纹立鸟青铜镈(商)
此镈纹饰繁缛,前后两面主纹饰为高浮雕兽面纹,兽面纹上有一对粗大的内卷牛角,顶的侧面立是一对小鸟。该镈时代早,墓葬出土,十分珍贵。镈是一种打击乐器,顶正中的环钮用来悬挂,敲击镈口部的中间与两侧发音,声音浑厚悠远,起到指挥定音的作用。青铜镈与钟一般是以造型来区分,口呈桥形的为钟,平口的为镈。镈的出现晚于甬钟,而早于钮钟。早期的镈是单个使用的,到了春秋以后才出现了编镈。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2 鸟纹镈 西周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3 四虎镈 西周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4 秦公镈 春秋 秦国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5 叔夷镈 春秋 齐国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6 楚王熊章镈(东周)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7 兽钮青铜镈(春秋 郑国)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8 春秋青铜镈1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9 蟠螭纹编镈 1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10 蟠螭纹编镈 2
保利艺术博物馆有一组春秋时期的重宝,它们是一组青铜乐器,当时称作镈。全名为蟠螭纹编镈,是与编钟、编磬等配套使用,是指挥乐队的节奏性乐器。春秋时代(公元前770-前476年),很难想象这么一组乐器能穿越2千多年依旧保存的如此之完好,其编镈上的钮作双兽对峙状,今天看来仍然极为生动,细细看去,器体上铸出细密的蟠虺纹、双体龙纹、云纹、点纹及菱形几何纹等纹样依旧清晰可辨,甚至连龙口中的獠牙表现的也极为生动,不愧是一件国之重宝。其精致的做工,独特历史时期艺术价值无不彰显国人在几千年的辉煌的文明史。



至此青铜器乐器篇结束,接下来是 量器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12-16 12:32:43 | 显示全部楼层
辛苦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12-16 16:07:20 | 显示全部楼层

不客气,其实是我想在论坛留个足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12-16 16:07:51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版主奖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12-16 17:34:24 该贴发自手机用户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12-17 01:32:07 | 显示全部楼层

多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1-11 01:33:50 | 显示全部楼层
晚上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免责声明|小黑屋|友情链接|Archiver|联系我们|手机版|西班牙华人网 西华论坛 ( 蜀ICP备05006459号 )

GMT+2, 2024-3-28 23:55 , Processed in 0.022180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