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华人网 西华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542|回复: 0
收起左侧

圣人怎样炼成:孔丘从富二代到思想家之路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3-15 23:34: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孔子是春秋时期的伟大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的祖先本是殷商后裔,属于名门望族,原居宋国,祖父辈上搬家搬到鲁国。他的父亲叔梁纥是闻名遐迩的勇士,也是那个时代的贵族。孔子的出生,是一个奇迹。据说孔子出生时,他父亲有六十多岁,而他母亲才十七岁,据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记载:“纥与颜氏女野合而生孔子。”此事不大符合当时的礼义,不为世俗所容。
  那时候,孔家的生活比较殷实,属于上层社会和富裕家庭,至少能算上“万元户”,绝对不是司马迁所说的“贫且贱”,事实上司马迁先生的这一说法,更多地表达的是对孔子出生方式的不满,而不是指孔子家真的很穷。即便孔子的父亲去世后,孔家也有足够的生活费用,要不然,他们怎么会有能力从乡下搬到当时的鲁国首都曲阜居住呢?
  由于其思想的伟大,孔子被后人尊称为圣人。因为圣人的名号,遮蔽了他作为“富二代”的身份,更遮蔽了他作为一个生命个体活在世上立体、灵动和鲜活的灵魂。
  爱读书:三天不学习心里很着急
  两千多年前的孔老夫子,无论是与古代人还是现代人相比,都算得上真正爱学习的人。他的学习和一般人不同。他是认真学,刻苦学,天天学,月月学,年年学,白天学,晚上也学,而不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地学,更不是浅尝辄止地学,也不是心情好了就学,心情不好了就和学习说再见。
  孔子如果三天不学习,心里是特别着急的。那情景,好像久日没见心上人,心里空落落的,难受得很呢;而一旦有时间和机会学习,即便仅仅是温习功课,也是非常充实,非常高兴的,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孔子最初学习的时候,既没有学校,也没有老师。当时唯一的平民学校,还在等待孔子学有所成后才能开张。孔子学习,主要是靠自学,靠自己的努力,从实际生活中学习,并不是专门请老师,或上辅导班。孔子的有些礼仪知识,是在家里玩“过家家”游戏中学到手的(“为儿嬉戏,常陈俎豆,设礼容”)。现代人常常讲,要“自我教育”,要“寓教于乐”。这方面,其实孔子是鼻祖啊。
  在学校里学习,学得好,成绩优秀,这不算本事。因为,在校园里,家长给你提供学费,国家给你提供课堂和其他条件,老师给你传授知识,风吹不着,日晒不着,既饿不着,也累不着,学得好是应该,学不好是罪过。反倒是像孔子那样,既没有学校,也没有老师,完全靠边干活边学习,那才叫本事和能耐,值得人们敬仰和推崇。
  孔子学习,非常认真和投入。有一次,为了学好一段乐曲,他反复练习,连指导老师都认为学得很好了,孔子依然十分执著地继续练习,练了一遍又一遍,弹了一天又一天,直到完全掌握,直到领悟了真谛。当今中国足球队员,如果有孔夫子这种学习精神,何愁中国足球走不出亚洲,冲不向世堺?
  孔子学习,不仅学习书本知识,也善于学习实际技能,驾车就是他的拿手好戏。有资料表明,孔子是鲁国较早拿到驾驶执照的年轻人。如果当年他驾驶的四轮马车有牌照,大概应该是鲁A序列,属于鲁国首都阕里区。孔子驾车有着最优秀的驾驶技术和最深刻的心得体会。驾车系安全带,也绝不搞醉驾或超速驾驶,而是“升车,必正立,执绥,车中,不内顾,不疾言,不亲指”。如果生活在当代,孔子肯定会被评为优秀驾驶员。
  孔子不仅会开车,而且射箭技术非常了得,其技术水准,不亚于鲁国后生、奥运冠军张娟娟。据《礼记·射义》记载,“孔子射瞿相之圃,观者如堵墙。”意思是孔子在街上搞射击练习,粉丝和追星族众多,围在外面,像一座高高的墙,由此可见孔子的技术是多么了得。如果当年也时兴炒作和卖票,估计孔子能火一把。
  虽然孔子如此好学,知识如此渊博,但是他为人非常谦虚,对他人的批评也很乐于接受。达巷党人曰:“大哉孔子!博学而无所成名。”子闻之,谓门弟子曰:“吾何执?执御乎?执射乎?吾执御矣。”这段话的意思是,达巷街有一人说:孔子真是厉害,什么都会,但是好像没有什么能使自己成名的专长,样样都通,却件件稀松啊。孔子听说后,对弟子说:我转练什么呢?赶马车呢?还是练射箭?我还是赶马车好了。我就这点本事啊!
  爱运动:其实是个大力士
  在很多人心目中,孔子是个文人,其形象应该是个文弱书生。其实,这是人们对孔子的一个误解。事实上,孔子既是一个文人,也是一个“武士”,是个文武双全的人。在那个时代,几乎所有最时尚的运动项目,孔子都会,从这个意义上讲,他还是一个爱好体育运动的时尚“潮人”。
  青年时代的孔子,就长得十分高大魁梧。十八岁时,孔子“长九尺六寸,人皆谓之‘长人’”(司马迁语)。根据专家推算,当时的周尺,要小于现在的市尺,按照一周尺折合现代公制十九点九厘米计算,孔子的身高为一米九一。这身高,如果是现在,完全可以去打篮球,说不定还能去NBA。
  孔子喜欢体育,可能与父亲的遗传有一定关系。据史书记载,孔子的父亲是个武士、邑大夫,以勇力闻名诸侯,据传他曾在地里追野兔子,追得兔子无处藏身。
  父亲去世后,在母亲的教导下,孔子自幼好礼仪、好学习、好运动。在体育运动中,他最擅长的是射箭和驾车。其中的射箭,现在已是奥运会的正式比赛项目。
  孔子不仅爱体育,还传授体育。孔子杏坛讲学时,曾给三千弟子讲授“六艺”。“六艺”是指:礼、乐、射、御、书、数。其中,射和御属于体育项目。从这个角度讲,孔子还是比较早的体育老师,是体育教育的先师。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当年孔夫子就很重视啊。
  孔子早年曾求教于老子,晚年曾周游列国,足迹北到黄河故道,南到长江沿岸,方圆两千多里。一路上,他有时乘车,更多的时候是徒步旅行。这种长途跋涉,实际上是一种有氧运动。大概相当于现在足球队员的12分钟跑什么之类的。
  爱游戏:当年也会躲猫猫
  “躲猫猫”是个现代词语,但是它又是一个历史久远的民间游戏。据考证,两千多年前的孔子,就曾经玩过这种游戏,而且玩得耐人寻味,给人启迪。 据史书记载,孔子除了玩周游列国这一大游戏外,还有两次与人捉迷藏的游戏。
  第一次,记录来自《论语》:“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归孔子豚。孔子时其亡也,而往拜之,遇诸涂。”意思是说:阳货想见孔子,孔子不想见他,于是想方设法躲开他。阳货计上心来,赠送给孔子一只乳猪。按照当时的规矩,大夫给士赠礼,士未能在家里接受礼品,则要登门回拜致谢。孔子没办法,不回访意味着失礼,他就专挑了个阳货不在家的时候,前去拜访。谁知太不凑巧,半路上却与阳货碰了个正着。
  孔子真有意思,这躲猫猫费尽心机,最终却没有躲成。多少有些聪明反被聪明戏的意思。谁又敢说,阳货不是早已看透孔子的心思,故意在路上截他呢?可以想见,突然碰到阳货时孔子的尴尬和掩饰,那时候也许他只能徒叹天意如此。这件事情说明,有些棘手问题,虽然你很讨厌它,但是该正视的一定要正视,回避和躲避并不能解决任何问题。
  第二次,同样出自《论语》:“孺悲欲见孔子,孔子辞以疾。将命者出户,取瑟而歌,使之闻之。”这个孺悲,也真是可悲,也不知道究竟是什么原因,让孔子如此不喜欢。人家大老远的,屁颠屁颠地来求见,没想到热脸碰了个冷屁股,给自己玩起了一个“明知道藏在哪里,又不能捉到”的游戏。不愿见就不愿见吧,有病就有病吧,你说谎,人家心里明白。可是,偏偏又高声唱歌,故意让人家知道身体很好,这是怀疑人家的智商呢,还是故意气人呢?
  或许孔子从心里非常讨厌孺悲,或许孺悲的为人的确不好。但是,即便他十恶不赦、罪该万死,作为有高度修养的夫子,也不应该挑战人家的尊严极限。  
  爱讲理:总是喜欢当老师
  孔子是一位令人尊敬的人。但是,如果按照现代年轻人的观念来分析,孔子又是一位有点令人讨厌的人。之所以这样说,主要基于以下原因:
  孔子好像什么事情都比别人高明和明白,有时甚至连国君也赶不上他,而且不管人家愿意听不愿意听,总是喜欢教导人,未免有些令人讨厌。这一点,看一看《论语》的记载就明白了。
  孔子所讲的有些道理,的确很有“道理”,但是这些道理,连他自己有时也做不到,或者根本不能坚持,却依然要求别人,这未免有些“讨厌”。看见宰予白天睡觉,孔子便说人家“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不可泥墙”。我就不相信,孔子一生,难道白天就没有睡过懒觉?难道他从心里就没有想过睡懒觉?
  孔子有时言行自相矛盾,口头上提倡君子风范,骨子里其实并不是真正的正人君子,显得有些虚伪,这未免也有些“久识让人厌”。
  爱当官:工作干得很大气
  纵观孔子的一生,可谓是为了理想不懈奋斗的一生,也是一心想当大官、一直郁郁不得志的一生。孔子为何一心想当大官,为当大官矢志不移?孟子的解释是“为了‘兼善天下’”。
  但是,像孔子这样的思想家,如果真的当了大官,就一定能“兼善天下”吗?其实未必。从孔子的从政经历可以看出,事情绝对不是如此简单。根据历史记载,孔子是当过大官的,当时担任的是鲁国的大司寇,相当于现在的司法部长,虽然孔子任职时间短暂,但是毕竟给他提供了一个施展才华的机会,也为后人考察他的为政能力提供了基本依据。
  孔子担任大司寇期间,政绩如何,史书记载不多,人们的印象也不深。倒是孔子上任七天,就杀了少正卯给人留下了深刻记忆。
  孔子为何要杀少正卯?少正卯究竟何罪之有?孔子给出的解释是:人有五种罪恶,而盗、窃不在其中。这五种罪一是心达而险,知识通达而心怀险恶;二是行僻而坚,行为邪僻而不知悔改;三是言伪而辩,言语不合正道而善于狡辩煽动;四是记丑而博,博闻强识,宣扬邪恶的思想;五是顺非而泽,赞赏错误的观点,加以文饰。这五宗罪,任何一条都该杀,而少正卯同时具有这五宗罪。他的居所足以聚集门徒成群,他的言论足以掩饰邪恶,蛊惑人心,他的刚强足以与正确的见解分庭抗礼,小人中的雄杰,不可以不杀。
  由此看来,少正卯只是一个持不同政见者,经常聚众发表一些自由言论和自由思想的人而已。仅凭这些,孔子就把人家给杀了,而且杀得理直气壮。至于他杀少正卯之后,暴尸三天的做法,更是令人发指。与他所提倡的言论自由、仁者爱人背道而驰,完全看不出“兼善天下”的一点影子。
  少正卯的所作所为(亦即孔子给他定的罪行),在孔子身上,也是经常发生的,而且是习以为常的。当孔子在野之时,那些议论朝政的言论,不同样是持不同政见?他把弟子聚集在一起,传授自己的思想,不同样有聚集门徒、蛊惑人心的嫌疑?只是孔子做这些事情时,没有遇到像他一样手腕强硬的人而已。
  据史书记载,孔子带领一干弟子周游列国的时候,有一次,在宋国和弟子聚集在一棵大树下,发表自由言论,被宋国司马发现,认为他的言论给宋国带来极大的不安定,会危及当政者的利益,于是想杀了孔子。但宋国司马毕竟不是孔子,终究没有杀他,只是把他赶走而已。如果宋国司马也像孔子对待少正卯一样决绝,恐怕孔子将会提前13年离开人世。
  对于孔子杀少正卯的真正动机,有人深层次分析说,出于双方竞争的需要。按照现代市场经济的理论来分析,少正卯和孔子同样是开店铺的,两人都有自己的“商品”——思想,都有自己的“顾客”——学生,而且就生意的红火程度而言,少正卯的店铺一点也不比孔子的店铺逊色。于是,孔子就借助“兼善天下”的机会,把他给杀了。如果这个推论成立,那么,这件事说明,即便是圣人,也是有私心和嫉妒心的。
  你很想再从沉梦中醒来
  临现代之河而思,把头颅
  倾向遥迢历史。此刻
  我仿佛看到
  一部白发苍苍的《论语》
  在时间的长河里蹀躞
  ——郭廓《拜谒孔子墓》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免责声明|小黑屋|友情链接|Archiver|联系我们|手机版|西班牙华人网 西华论坛 ( 蜀ICP备05006459号 )

GMT+2, 2024-5-7 13:33 , Processed in 0.014055 second(s), 6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